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技的进步让人工智能,也就是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疗、教育、娱乐等不同领域都能看到AI的身影。眼下,已经到了2023年底,年终总结报告该登场了。让AI来写报告!一晚上只能憋出几个字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写稿效率指数有了提升。
针对AI代写的行为,有网友表示,AI代写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也有网友表示,秒出的文稿总有投机取巧的意味。AI创作快速便捷的同时,边界又在哪里?
8日,中国之声记者以“AI代写”为关键词,在某购物平台搜索,首页显示的几个商家月单量都破了千,有些商家出售的是AI写作软件使用的账号和密码,有些商家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直接反馈写好的文稿。模式虽然不同,但记者注意到,几个商家的订单评价几乎没有差评。
随后,记者向一家可以提供AI代写服务的商家咨询。
记者:操作模式是什么?
工作人员:很简单,把需求告诉我,包括写多少字,主要内容是什么,想加入什么,什么时间交,这几个关键点告诉我。
记者:用AI写出来的内容是否能过关?
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我们做了500单,没有一个差评,在这500单里,只有1单是因为当时难度太大,写不了就退款了,其他都是好评。
记者:我大概给您一个框架,需要1500字至2000字,在月底之前交,请估一下价格。
工作人员:时间很宽松,字数也不多,听上去好像不难。但是我需要了解,有的单位工作很特别,需要加入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有一些内部才能懂的行话。
在记者给出更具体的工作内容时,工作人员回复称,只要不涉及阅读大量跟工作有关的素材资料,100元就可以写好,还承诺后期免费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AI不仅在线上开花,一些线下公司也同样在积极拥抱它。武汉某科技公司的负责人黄丽媛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月初次尝到AI的“甜头”后,便要求公司员工在AI的运用中形成制度。
黄丽媛说:“在2月份,我们就开始用AI的一些基础大模型,效果比较好。当有切实的感受之后,我在整个团队里以制度化的方式要求,至少在分析师板块上要求全员使用AI。我没有觉得分析师是否会偷懒,我甚至鼓励大家,这工作不论是本人写的,还是借助AI工具,都是个人劳动的结果。”
黄丽媛说,作为一家基于大数据从事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高校、医院等提供各类研究报告,去年共交付报告26万份。得益于AI赋能,保守估计今年总订单量会在35万份左右。
黄丽媛坦言,其实使用AI是有门槛的,并且也明白AI并非无所不能。
黄丽媛表示:“技术对所有人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新兴技术。能否接触到这个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能否弄好它,能否通过正确的提示语得到想要的答案,或者答案是否达到心理预期。以目前情况来看,AI还达不到可以替代人的地步。AI可能会开拓思路,补充不曾掌握的知识,但是在最终结果呈现方面,一定离不开个人的思想。”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AI有明显的优势,但更要有明确的使用边界,合理利用它会事半功倍,过度依赖并不可取。
赵精武介绍:“AI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完成重复性高、创新性低、模块化的工作内容,其作为新兴技术工具,帮助用户‘代写’年终总结、年终报告本身无可厚非。不过,真正需要关注的是,AI终究仅是技术工具,不能过度依赖AI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长期依赖只会降低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特别警惕科教文卫领域存在的过度依赖AI问题。举例而言,AI在数据分析、资料检索等方面是科研的辅助利器,但并不是课堂论文写作的‘写手’,如果学生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只会降低学生在科研能力培养阶段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分析能力。因此,有必要在特定领域、特定应用场景,对AI的部分功能和权限进行限制。”
权限限制在黄丽媛看来十分必要,如果不加以限制,大量有着相同需求的人使用提示词让AI进行创作,就有可能出现所谓的“千篇一律”。
黄丽媛表示:“如果大家对于AI的应用达到了相同水平,这种情况是会出现的。大模型也是基于这些文本的训练基础之上,如果从事某工作的人都在问相同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有可能差别不大,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在今年早些时候,有不少人在批判AI时,就认为AI是说车轱辘话,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就是我们对AI的批判性使用。”
不少人一边抱怨AI生成内容的“平庸”,一边又享受着极速成稿带来的“快乐”,使得AI就像一把“双刃剑”。因此,也就有人质疑,AI代写出来的内容该如何分辨?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公司申请的“一种AI生成文本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专利公布。据了解,该专利可以判定待检测文本是否为AI生成文本。
当然,用AI“打败”AI的做法也是为了促进新兴技术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建议,未来AI的发展应更着眼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探索技术向善向好的可能性。
赵精武表示:“从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AI将会使每个人能拥有‘私人助理’,AI或将使人们从文稿总结等重复性工作活动中解放,促使人们从事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工作活动。在未来,建议AI的技术应用场景应该多元化,尤其在辅助社会弱势群体完成以往无法实现的事情方面,这或将是技术向善最好的体现。”
12月8日,《蛋仔派对》官方就近日媒体报道的关于“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渠道服充值退款难”等问题发表了回应。回应称,《蛋仔派对》已进一步升级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推出三大“防沉迷”举措。数据显示,该游戏已累计完成3万单未成年充值退款申请。
《蛋仔派对》推出的三大举措包括全渠道接入针对高风险人群调起人脸识别的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以及上线一键禁止充值、禁止游戏功能。
据悉,《蛋仔派对》已为小米、华为等渠道服接入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及人脸识别机制,针对大额消费、高频消费及疑似未成年等高风险行为,在支付环节调起人脸识别。该功能在头部渠道服试运行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2个月内已累计拦截超500万次未成年玩家高风险行为。接下来《蛋仔派对》将对所有渠道服进行部署,预计在12月内完成。
针对全渠道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蛋仔派对》称将持续优化相关流程,加快审核及处理效率,以进一步帮助家长解决退款问题。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处理超过3万单疑似未成年相关退款申请,完成处理比率达98%。
就近日多家媒体关注的“家长联络群反映《蛋仔派对》游戏存在未成年渠道服退款难”的问题,《蛋仔派对》在信中坦诚表示,在实际处理未成年人退款申请过程中,遇到了部分情况特殊的复杂案例,涉及“成年人多次代过AI人脸识别”等情况及“违规租售账号”等黑灰产问题,在判定是否为未成年充值、账号退款金额等方面需要花更多时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处理时效。
截至目前,《蛋仔派对》就联络群登记的590多个退款申请中,超80%已经处理完毕。其中,经核实为未成年人充值的申请,网易方面均采取退款并封禁相关账号处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沉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还请家长给多一些耐心,我们也愿意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持续优化大家的体验。”
此外,《蛋仔派对》已上线“一键禁止游戏充值”、“一键禁止游戏登录”功能,以从源头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家长只需通过“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公众号绑定孩子游戏账号,即可24小时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充值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干预。官方数据统计,目前有 800万家长使用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功能。 【编辑:曹子健】